时间:2023-04-23 07:08:44
最近很多人都在关注公众号借鉴小红书内容形式:
我对这没那么感冒,主要是因为这种样式更适合图片多文字少的情况,而我的公众号比较偏好文字,所以不怎么用得上。
但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开始研究公众号文章的体验设计。这么多年来,他们的的动作虽然不是很多,但都十分谨慎。
这么一研究,我就发现平平无奇的外表下,隐藏着不少精妙的思路。
不愧是大厂的核心产品,有些地方甚至让我有些自愧不如。
接下来我就拿这么看似简单的一个文章展示页面,给大家分析分析里面的门道。
你有没有注意到,公众号的文章点进来后,账号本身的信息展示很弱。例如下面这张图,「体验进阶」几个字很小,一眼都未必看得到。
与同类型的咨询产品,例如知乎、头条、小红书相比,公众号不但不展示头像,就连公众号名称也在作者名称后边。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故意弱化公众号信息,是因为点进来之前,外边的信息卡片已经非常强化公众号信息了。
这一点和知乎、头条、小红书的情况完全不同:
小红书虽然把账号头像展示出来了,但在大图下方,还是比公众号的展示更弱:
就算首屏看不清账号信息也没什么,因为往下翻时,还可以账号名和入口会置顶:
其它平台也都是这么做的:
再仔细看看,公众号不但弱化账号信息,甚至还将之排到作者名称后面:
其他平台基本上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作者=账号。
这其实是因为,只有公众号把原创体系做得很好,原创文章跟作者绑定,而不是跟账号绑定,杜绝抄袭。
所以刚进来时,原创标签旁边应该先放作者信息,再放账号信息,这表达了对原创的尊重:
如果赞赏,钱也会直接到个人账户,而不是账号上:
如果文章被转载,下面会有一个很大的原账号信息,比当前账号信息更重,这同样也表达了对原创的尊重。
我这个公众号很多涨粉其实来自这个途径。
移动端的菜单,基本都是点了「…」后,出现这种 actionsheet:
但这种菜单有个问题,那就是不确定对象是什么。没错,刚才是我自己点出来的,可有时自己也不确定刚才有没有点错地方。
公众号文章里的这个菜单,把相关信息放到顶部,从而避免了误操作的问题:
别看这个方法很简单,大部分产品都懒得管这种细节:
知乎倒是有一个「分享回答」的标题:
不过这个公众号设计也有点问题——既然分享的是文章,顶部展示的应该是文章标题,而不是账号信息。再说账号信息当前也看得到,没必要再展示一遍吧:
对比一下,iPhone对这个地方也有类似的处理:
公众号的转发菜单里都会显示常用转发对象的头像:
这个设计真的很好,因为我使用率很高,而且很少在其它产品见过:
当然,其它产品不加这个功能,可能也是因为社群互动率没有微信好,使用率太低。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小红书就有这个功能:
内容产品有两种做法:
一个是往广了做,拼命推荐热门,不管内容品质,知乎、小红书甚至知乎都是如此。
另一个是往深了做,注重信息品质与整合,基本上只有百度百科、语雀这种资料库类型产品,才会这么干。
而微信公众号,似乎是硬要在里面找个平衡。
虽然这几年公众号的推荐规则越来越重数据轻关注,这是往广了去做。
然而另一方面,公众号不但重视原创,还通过集合来整合相关信息,这是往深了做:
哪怕大部分新媒体账号只是追热点,根本不会仔细整理自己的文章,可也总会有认真整理的。而对这些账号来说,微信公众号是少有能允许他们这么做的平台。
不被风口牵着鼻子走,接纳新事物的同时,努力保持自己的步调和初心,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
我想,这也是微信能自成一派,屹立多年不倒的原因之一吧。
有些文章会在底部放推荐,这个再正常不过了。
但我觉得不一般的是,它明确了是根据收藏来判断的。
也就是说,公众号认为那种只是随便看看的这篇文章的人,并不算是精准人群。只有把这篇文章放到收藏夹里,才算是精准人群。
收藏夹这个功能不具备社交属性,不是真心需要一般不会往里面放。我觉得以这个为判断依据,会相对靠谱很多。
公众号恐怕是所有主流咨询平台里,对评论最不强调的了。
入口在底部就算,纯文字样式就算了,居然还在广告下面,而且也必须账号手动精选才能显示。
这样会导致评论数量偏少,不利于互动。
但好处也是有的,现在键盘侠越来越多,一篇整体没啥问题的文章,只要有一个漏洞都可能被喷得体无完肤。
知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部分高赞文章低下都是一堆唱反调的,社区环境越来越不和谐了。
我估计公众号根本没想做评论功能,所以才把那个入口叫做「写留言」而非评论,暗示不公开才是正常的。
对了,现在公众号改了推送机制,只有设为星标才能确保你看到大图推送
Copyright © 2012-2019 首页-大唐娱乐-注册登录站备案号:琼ICP备888899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