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88888888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大唐动态 > 项目动态

上海楼市来势汹汹,虹口区涨了7000,黄浦区涨了4000

时间:2023-08-09 15:31:47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1、主权货币是不是还是纸币?

纸币就是单纯靠国家信用,没有硬锚,国家刺激经济还是要保持温和的通胀。

看一下最近的M2 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

2、五年期贷款利率是否是在往下走?

国家在主推固定利率和LPR,看一下最近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上海是全国有钱人的上海,也是长三角有钱人的上海。

上海的房产就是银行超级大额存单,

历史的规律就是,利率下行,房价上升。

3、人口,全国的有志青年,都在涌入上海,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需求量极大。

价格是有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土地供给没有暴增,但是需求已经积压了好几年了。

上海目前是全国少有的在严肃认真搞限购的城市了。

严格的限购政策,把多少购买力挡在门外,换来了楼市的平稳。

上海市严格贯彻国家意志,踩着刹车,等更多的人上车,该上车的人不上车,那刹车一松,可就再也跟不上了。

油门都不用加,只要松刹车,就又是一波涨起来。

目前上海的房价已经被深圳甩开了,被南京和杭州都迅速逼近了,

上海目前的价格已经成为全国的价格洼地,成为了全国有钱人的投资洼地,

上海户口和房票市场,已经暗流涌动,部分价格都炒到50-100万了,就为了搞到房票。

有资格的,再不珍惜机会,真是暴殄天物啊。

这就是普通人和有钱人对资产价格的认知,

普通人觉得太贵,要跌;有钱人觉得太便宜,要涨。

多空对决,这一次,你觉得谁会赢?

上海的趋势,在未来20年,是不需要预测的。

红利远未结束。

4、很多网友特别可爱,一边吹鼓国家要变成第一强国,美国要崩了,一边又接受不了房价的上涨。

如果美国真的崩了,中国真的成为超级强国,

那么上海就会像纽约一样,成为全世界富豪的上海,不仅仅是中国富豪的上海。

你就更买不起了。

强盛,是有代价的。

关注 @达叔经济学 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新上海人不讨人喜欢的地方出现了。不是融入上海而是改变上海。

浦东房子看的多了。世纪公园这边也有房子。但是家里人就是不喜欢。从来不住,反正租金不低也蛮好。为什么?开车在浦东完全不觉得自己在上海。世纪公园周边路宽绿化好,但就不像上海。

复兴路武康路走走,在走走锦绣路浦建路差异太明显了。哪怕老旧如南昌路一样有上海的气息。

上只角下只角差别太大。凯德闸北开盘的时候,走过恒丰路桥去看看盘。苏州河南的静安石门二路过了新闸路桥就是闸北新闸路。在外地人或者新上海人眼里可能没差别,老一辈上海人眼里这桥两头天差地别。

浦东呢?当年连进入下只角讨论的资格都没有。当然谁有钱谁愿意买都是自由,硬要说浦东比浦西好。也就是真的迷。新的上只角30年来也只多了一个陆家嘴,别的还是原来的地方。


浦东当年连下只角的资格都没有。

政治地位上,天津和上海直辖完全是两个原因。

天津建国后复立为直辖市,本身也不完全是经济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把首都地区的地方势力打乱,防止出现直隶衙门水泼不进,甚至权压中央的情况。

现在这个结构,有什么好处呢。

  1. 体量最大的河北被横着切分了,河北实际能管的也就石家庄周边。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身在曹营心在汉,基本都是跟北京混了,唐山秦皇岛沧州基本也是跟随北京天津。
  2. 地理位置最优的天津,没有腹地了,发展受制,只能指望中央给政策。出路只有安安心心的拱卫中央,努力服务首都。
  3. 北京也成不了直隶衙门了,一个是地盘不够,二是旁边还有由局座坐镇的天津在,本身又被河北包围,中央有点事,就是四方势力,平衡多了。

除了京津冀人民,全国人民都觉得这样舒服多了。

上海直辖的主因就是就是和周边经济实力对比太悬殊,建国的时候,如果上海不直辖归属江苏,上海一个市GDP基本是江苏全省80%了,设置个省委在上面协调,显然不合适。现在上海江苏总量都很高了,但是如果把上海合并给江苏,又造就了一个过于强大的省份,也不是治理的正途。

所以上海天津都不会取消直辖的,但原因各不相同。

至于两市的经济对比,在北京存在的情况下,其实是没法比的,我列一些看法吧。

  • 关于港口:上海港和天津港都不是特别好的海港,但都是水系的出海口,渤海是内海,东海是外海,东海到世界主要市场的水路更近,但渤海更深入中国内陆,其实各有千秋吧,主要差别还是在配套的内河航运和陆路运输上,这方面无疑上海条件要好太多了。
  • 关于水系
    • 水量:海河肯定不如与江淮一体的黄浦江。但其实海河本来是没那么拉跨的,现在径流量这么小,是因为建国后为了保障首都供水以及减缓天津洪涝灾害,在各个支流的中上游都修了大型水库和层层拦河坝,一度导致九河下梢的天津,1000万人没有饮用水源,才有了后来的引滦入津,以及引黄入津。
    • 水运:上海的通达性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而天津的河运已经基本没有了。其实天津至通州,天津至蓟州,以及往西南方向河北省境内,其实都是有万吨通行条件的河道的,甚至到河南北部,山西南部,都有3000-5000吨的能力,这些在内陆地区都算很好的运力了,但因为水系现在不是围绕着出海口天津治理的,而是围绕着北京的饮水安全治理,所以这些功能一定程度上都被牺牲了。
  • 腹地范围:上海就不用说了,大上海,太平洋西岸灯塔,魔都。天津现在可以说是没有腹地,被北京挤占没了,完全指望着港口和中央的支持。不过底子还是很好的,建国前,山西,内蒙,辽西,河南北部,山东部分,沿着海河各条直流,大运河,来津讨生活的人很多,建国后到70年代,还有安阳,长治那边的人划着小船来天津卖货,可以说整个华北,和天津都是山水相连的,只是政策上没有腹地,并不是地理人文上的。

文化上,上海和天津两个城市,都不是浙江深圳那种空手闯荡拼搏奋进的文化,说好听了是地理套利,说不好听了就是买办寻租,这点传统的洋阜其实都有点这个意思。(这点可能很多南大人不同意,但我真得没看出来太大区别)

政经是不分家的。

上海地利常在,大江大海,半个中国的进出口,都要在上海过一道手,是经济托起了政治。只要外循环占比不是特别低,上海就不会跌落。

(题主担心其他城市港口的替代作用,其实当初选择上海开阜,就很说明问题了,上海是周边地区的设港的最优解,资本和贸易又有聚集效应,选择其他港口,总体来看,成本必然是高过上海的,除非上海周边也有北京那么牛逼的存在,可以扭曲一切要素成本,不然担心就是多余的)

天津地理条件优越,底子也OK,但这几十年发展下来腹地全无,官办经济主导,已经被迫成为了一个政策性城市,起来还是趴下,全看中央。

但是也要看到,天津直辖的需求一直都在,局座是不可能管一个落后城市的。退一步说,思路变了,天津不直辖了,不管是合并秦唐沧,成立渤海省,还是并入河北,都是一个腹地范围的飞跃,起飞在即。

总结,两个城市上限和下限都很高,但是明显上海上限和下限都更高。

生于南汇,在七宝、嘉定上过高中和大学。在宝山张庙住过小几年,松江、奉贤没少跑。

简单罗列下:

1、闵行

闵行一直是被认作:近郊。但是活了二十几年,也不知道除了闵行还有哪个区被称是近郊。所以唯一近郊,从辐射、从交通、从业态、从居民区,闵行都是所有郊区之首。唯一的缺点是,由于通勤便利性和房价还算过得去,人口密度比其他郊区要高一些,重点的主干道、路段都和市中心高度重合,所以非公共交通可以说是郊区最堵,没有之一。

2、松江、青浦

从房价来看,松江一向是几大远郊之首。开发最早最完善的松江新城和大学城的辐射让松江早早形成独立的新城业态。

青浦属于后来居上,大虹桥的发展在这两年大批带动周边的房价、经济和业态发展。东临港,西虹桥,老青浦城区虽然仍然是老态毕现,但随着大虹桥的爆发,延长的2、17号线,青浦一跃成为郊区前列的成员。

3、嘉定

从江桥到南翔到马路到嘉定新城,嘉定的新城规划一直都在以高昂的姿态进步,但是仍然受限于地理劣势和原有的产业规划。嘉定始终像个大型工业园区一样,缺乏生气和力量。嘉定很好,但是不够。

4、宝山

两个吃不到红利的角。宝山的西侧其实受到1号线和市中心辐射,一直发展得还可以,但是无论是政策落地还是地理位置,宝山全域的发展始终没法成为全面性的。宝山的新城区既不像其他地方一样位列五大新城的政策地位,老城区在其他郊区中也毫无优势。

5、奉贤

奉贤就是上海内部的四川。除了南桥,全是村儿。就算是地理位置略好,发展稍好些的金汇镇,也完全跟其他郊区的第二大镇没法比。更不要提原来设计规划里,想做成旅游新城的海湾、文化新城的大学城,现在几乎全是烂尾楼和旧别墅,无人问津。

6、出于私心,虽然已经没了,但还是要提一嘴。南汇

南汇是一个说起来很复杂的地方,在并给浦东前,其实产业发展一直很好,工农业都在各大郊区里排到不错的位置。并给浦东后,整体发展西北移,航头、康桥、周浦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始扩大。接着临港新片区的规划后,原来发展不错的中部区域,以原区政府所在惠南镇周边完全没有了资源。但临港及周边的街道镇,实在是太遥远,终究只能以临港新城为核心发展。当临港全域满是吊车却开始出现新房滞销之后,“新片区”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路要走。

7、金山

没有地铁的地理劣势无限大,实际距离也相比其他区县都要远一点,这不仅仅是城市定位导致的,更是客观条件约束的。

8、崇明

很好的生态,很好的后花园,很好的飞地,但是地理位置的缺陷永远只能是最后一名- -

你要明白一件事

你就是现在买的全新的楼盘,过了20年,依然是老破小

而你现在买的老破小,只要功能齐全,周边配套齐全

那再过20年,别人的房子是老破小,你的依然是老破小

有什么区别吗?唯一的区别就是买新房的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而且更老的房子,它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可以拆迁

而拆迁,在上海,一套16平的使用权的房子,市区的可以拆到500万

而买,也就只能几十万,最多100万出头。

而且使用权的房子,也不能买卖。

连使用权的房子都能拆到500万

何况你是一套老破小的产权房呢?

打个比方你是一套40平的,市区的,等到拆迁,你就可以拿到不少于800万的拆迁补偿款

而你卖,也最多就300万。那谁划算呢?

买新房的人看似很棒对吧?但是要还贷30年,每个月起步2万

生活没有买老破小的人滋润

不要看人家住所谓的老破小

人家的可流动资金,分分钟碾压买新房的

甚至人家可能都是无负债的

这个时代,什么才是幸福?无负债,无车贷,才是幸福

而不是住好房子,开好车子才是幸福

幸福的本质是享受生活,而不是每天过着负债的日子

那些欠债几百万的人,过的好吗?内心真的快乐过吗?

但相反,老破小的人,你可以看到,他们时不时出去旅游

想请假就请假,从来不害怕失业

但相反买新房的人,害怕失业,害怕还贷断档等等

所以聪明的人,自然买老破小而且会首选市区的老破小

尤其是地段好的老破小。

我知道的有一套黄浦区的老破小,30平,12万一平

但是有一年拆迁,补偿款就拿到了900多万

你想想是什么概念?

虽然说900多万在黄浦区同等地段买个房子,可能也是个不到100平的

但是你本来只有30平,却拿到900多万,是不是发了一笔横财?

人只要知足,就会很幸福

人只要死要面子,爱攀比,活得就没有幸福,也几乎没有过快乐


最后,补充下,疫情之前,我家里拆迁20平,拿到了600多万的拆迁款

在中内环买了一套老房子2室1厅,还剩200多万

而现在房价单价上升到7万多一平,当时买的时候才4万多一平

所以是谁在那说房价降了?

我们家流动资金就秒杀那些买新房的人

而且上海真实的情况是,流动资金超过200万的不足10%

真不要以为上海是神仙地方,人人有钱

你们是没见过那些拿2600一个月的保安,回家吃泡面过日子的。

但我们依然很低调,不买车,出行就是公共交通

因为人生是享受,而不是攀比和要面子

你耍了面子,只不过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做人越低调越好。



20230209补充几点:

第一,评论有人说买不起新房的我们yy,你错了,第一,我举例内环一套新房90平,12万一平

首付完全没问题,我真的也是那种虚荣心作祟,爱攀比,我贷款个100万买,用自己副业收入还贷足够了,还有多每个月。但我认为那样没什么意义,第一,我的可流动资金少了,第二,我活得没那么滋润了,第三,我生病了还不敢去看病了。相反的,我手上流动资金现在200多万,我病了,马上去医院,我今天不想上班,请个假,扣工资就扣,无所谓,我银行利息也高过这一天的工资了。所以,人生短短数十年,你要的是幸福,健康,快乐。而不是攀比,虚荣心,爱面子这些。


第二,说老房子会变成危房的。首先你要知道现在很多新楼盘外层没几年就脱皮的新闻屡见不鲜,

也就是换言之,新房在质量上远不如以前的房屋品质,公摊也多过以前。打个比方,同样的是80平的房子,我家套内70多,新房套内能给到你60就很棒了吧,很多新房套内也就55左右了。所以我为什么要平白无故浪费几百万呢?


第三,我老房子一,地段好,二,小区品质不差过新房;三,我住的舒服。因为我出行方便啊,在上海,出行和周边配套是你生活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虚的。我要是买个菜跑1、2公里,有意义吗?我要是上个班单程1个多小时,生活品质还有吗?我现在上班地铁20分钟不到就到公司了,我到豫园看山海经公交一部直达,只需要10几分钟。你买个新房,内环新房几乎没有了。你要买到外环,就算中环吧,你地铁到豫园起码40分钟以上吧?你还没一部直达的车,你会说买车,可以,你买车去豫园玩,你停车问题怎么解决?在市区出行游玩,开车是最不可行的,你根本找不到停车的地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过年过节,各大景点都会交通管制。


第四,我就是坐地铁到虹桥火车站,也只需要40分钟,我这个地段你说好不好呢?你买的新房远,你就是开车到虹桥火车站,你也需要1个多小时,要是堵车,你都赶不到火车了。所以除了说是房龄新一点,新房还有什么好呢?最近还看到新闻,打官司,都是新房纠纷多。

第五,这个新房,老房,就像我们很多时候,有些人总觉得年轻好。但你错了,人只有经历过岁月,才明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才懂得灵魂比皮囊更重要。人品远重于那年龄。房子也如此,新房和老房对比,除了一个新,论品质也好,论周边出行,生活配套也好,新房都是无法匹配老房。而新房能胜过老房的,一房龄,二绿化面积(可是绿化面积跟我房子有什么关系呢?),三电梯(适合懒人,不运动的人)


总之,我觉得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房子是你用来住的

在大城市里,你要的是多留点流动资金

而不是掏空积蓄买房。

现金流,在2023年疫情后时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023年的经济是很差的,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都跑去做外卖了

所以,还攀比什么呢?招聘网站大部分的工资也是6-7k这样

所以人生活着是不是应该以健康,快乐,幸福为中心呢?


以后评论的消息不回,也不再补充了

总之,简单是福,顺便说下,我同学置换了新房,贷款现在是230多万

还款是30年期限,夫妻两个人,带2个孩子,每天他们的生活是什么?

公婆带孩子跟他们住一起,他们2个每天上班到10点以后回家

两个人为了加班费,“努力”工作赚钱还贷

每天就只困在钱上面,然而她的生活是大部分上海家庭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些家庭幸福吗?快乐吗?

我只看到朋友圈,她经常发加班很晚回家这些感慨,抱怨。

但为什么自己要贷款那么多呢?为什么不买老房子呢?为什么不懂享受生活呢?

因为,要面子啊,虚荣心啊

她以前就笑话我拆迁那么多钱,为什么不买新房,说老房子不好

却说不出具体不好在哪,而她每个月养车的钱就比我每个月正常生活开销大

那到底谁过的滋润呢?

你们评论里瞧不起老房子的人,扪心自问你们自己,过的滋润吗?

吃不到葡萄才会说葡萄酸,日子过的不如别人,才会说别人房子不好

因为评论酸的人,怎么没看到我有流动资金200多万这个?

怎么没看到我还有一套老房子在出租?每个月租金6700

我现在不上班,都没问题的,但评论酸的人,你能吗?

你不上班试试看,没收入,贷款停贷,所以不要瞧不起住老房子的人

他们只不过比你们低调又奢华享受生活罢了。

其实好多人都是只想要一个答案,喜欢跳过中间思考和推演的过程,但是殊不知,中间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来科普一下泡沫周期,想动脑的慢慢看,不想动脑的出门左拐去看小姐姐扭屁股吧。

说起泡沫,多数人虽然嘴上说不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心里是知道怎么一回事的,大致就是价格虚高,并且过分背离了价值,而且都有一个回归原本价值的预期。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泡沫,一个是南海公司泡沫,一个是郁金香泡沫,再就是美国佛州房市泡沫,以及后来的东京房地产泡沫。这方面,国内除房地产之外,其他商品的泡沫都是小打小闹,比如当年的藏獒泡沫,价格是高出不少,但是体量不大,而“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儿”泡沫,也只是把打算,生姜和绿豆的价格,短时间内炒高了一些,并未影响到民生。

由于国内其他泡沫的体量和影响都不够大,所以我要用郁金香泡沫来做例子。

聊泡沫,首先要知道泡沫是从哪儿来的,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泡沫。这就不得不扯到一个概念——期货。

期货这个概念是相对于现货的。能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东西,叫现货,收了钱承诺未来某时刻交货的,叫期货。

现货并不是不能产生泡沫,而是现货是有持有成本的,以郁金香泡沫为例,如果炒郁金香的人,都在家里屯一堆郁金香球茎,首先放得下放不下是一个问题,其次一次交易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太高,还有就是,农作物的损耗比是很可怕的,从地里摘出来的产品,有三成都坏在途中了。也就是说,如果是现货交割,由于高昂的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会使得炒作者不敢给出太高的溢价,也就限制了泡沫的规模。

而如果是现货,炒作者掏钱买到的是一张交割单,并且是有一定时限的,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限生效之前,商品的价值不会自然损耗,也不用付出持有成本,交易的时候也不需要付出高昂的运输成本。换言之,期货,是完美的炒作对象

那么,有没有让现货得到期货一样的性质,使得现货也拥有适合炒作的性质呢?

有,这个办法叫——资产证券化以及一些列衍生品。

几年前刨出来个深房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他们的玩儿法就是,将一套本来不具有高流动性的房子,进行证券化,使其获得高流动性,从而实现了小资金入市炒房。

所以郁金香泡沫吹起来的第一步,就是先实现了证券化,出现了郁金香期货。

光有证券化还不够,毕竟有流动性的东西多了去了,首先股票就有流动性,其次各种债券也是能够交易的,还有就是各种大宗商品,以及虚拟货币。

但是能吹得起趋势性的泡沫的,除了比较官方的中房美股,还有就是贩卖智商税的虚拟货币,其他的商品,都很难产生趋势性的泡沫。

趋势性泡沫,是需要炒作者控盘的。

中房美股自不必说,控盘的手就是那看得见的手,而比特币,很多人说是去中心化,但是只能做到发行去中心化,如果某几个机构达成一致,持有大量的比特币和现金,是能够掌握比特币的定价权的。

真把比特币当做去中心化的货币去玩儿,就钻了他们的圈套了。

套用到郁金香泡沫,控盘的,应该是那些出售初始郁金香球茎交割单的,他们一方面制造郁金香囚球茎交割单,并卖出给市场,另一方面在市场高价回收已经存在的交割单,这样,他们在一个单子上吃的亏,就能在其他单子上翻好几倍赚回来。

如果要举例的话,一张交割单的交货成本是不变的,都是10块,此时市场价格被炒到了20块,我现在每天能生产100张交割单,如果按照市场价出售,能挣1000块,但是如果我在市场上高价回收了5张交割单,将价格炒高到了40块,那我一天的收益就成了3000块,翻了三倍,足够我高价回收交割单了。

以上操作能够实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市场对于交割单的涨价预期达成了一致,此时抬高市场价格的成本要比涨价的收益要大,而且随着涨价,会出现一部分囤货惜售的跟风者,越来越多的人囤货,价格就越来越多。

此时,妖风就吹起来了。

问题是,泡沫刚吹起来的时候,一来是价格还不是很离谱,二来是大家都没什么货,囤货的比抛售的多。但是随着市场上资金越来越少,货越来越多,抛售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此时控盘的人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怎么出货。

如果货量很少,那好说,稍微降价一下就卖了。但是真能控了盘的人,手里的货一般都是天量,降价能卖出去的那点儿体量,根本不值一提,而且一降价,如果打破了市场上的上涨预期,泡沫直接破裂,货就砸手里了,得不偿失。

既然降价不行,那就涨价出货。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涨价去库存,很多人都觉得这很魔幻现实主义,但其实这一点儿都不魔幻,所有的泡沫出货都是在涨价阶段,而且还是涨价最激烈的那个阶段,因为只有最激烈的涨价,才能带来最大量的跟风资金,才能把这些货甩卖出去。

套用到郁金香泡沫里,生产球茎交割单的人,在前期手里屯了大量的单子,等到慢慢感觉市场有点儿接不住这个体量的货,就开始用手里的资金大量吃进市场交割单,造成市场短时间内交割单的极度短缺,从而引起价格急速上涨,等到量价齐升的时候,就浑水摸鱼把自己手里的交割单吐给市场。

你们可能觉得,等到控盘的人出完货离场,这场游戏就结束了。

其实不是,这场游戏最激烈的部分才开始。

控盘的人走了,但是接盘的人还在;控盘的人有出货需求,接盘的人也有。况且,接得住控盘人手里的货的,也是大资金,不是散户的小打小闹,既然敢接这个盘,说明就有安全出货的底气。

所以接盘人会重复之前控盘人的操作,再一次在市场大量吃进交割单,让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再次暴涨,这样他们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寻找下家。只要能保证自己不是最后一棒,或者能保证还有足够的资金能砸到市场里,这个游戏就还能继续玩儿。

但是随着游戏的推进,控盘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接盘的人越来越少,游戏会越来越难玩。然而对于已经将钱投进去的人,尤其是打算接盘再控盘的人而言,中途退出就意味着全盘皆输,全部押上死命抗住才有一线生机,这个时候别说自有资金,就是融资也没商量,也得上。

几年前有段时间市场炒小炒差,后来中央出了一份文件进行打击,第二天不出预料,很多相关股票直接跌停,但是又很快涨停。老股民一看就知道——资金自救。

这个时候,参与泡沫的人已经不能说是在投机,甚至不能说是在赌博,应该说是被困死在局里了,赌博还有个输赢,而身在泡沫后期的人,只有等别人来替他受罪,不然就只能多少苦果自己吃了。

然而,这个时候,理智的人不会出手,丧失理智的人已经出手,支撑泡沫的资金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价格上涨预期被打破,泡沫前期所有的狂欢,都在最后一刻得到清算。

——————分割线——————

我随便找了一个股票的图,如下:

如果这是一场泡沫的走势图的话,大多数人可能以为红色区域代表着泡沫的结束,其实泡沫在蓝色部分已经结束了,之后涨多少,都是各路资金在左脚踩右脚,不管飞多高,都得掉下来。

我讲完了,聪明的你不妨自己判断一下,现在处于泡沫的什么阶段。

中介都不敢宣传,上海二手房一月成交量只有七千多。

再更新说个好笑的事,上海二月二手成交量也出来了,只有10696套,算上商业和厂房也只有1.5万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媒体统一口径宣传1.9套,笑死。为了卖房已经不择手段了,下附上海房交所官网截图。

王漫妮这类城市小资产阶级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虚荣。而上海、成都、长沙这类城市,刚好满足了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和浮华。在这里,有数不清的消费景观等待着她们。

上海这类城市由于资本聚集带来较多的工作机会、繁荣的商业、便捷的生活,以及最为重要的——未来预期的途径和较多的上升渠道。年轻女性们选择大城市也是满怀着对更好生活的期待,毕竟多数人的家乡都被陈旧的生产关系、肉眼可见的天花板和封建化的人际网所环绕,相比较下,资本营造起的光鲜亮丽成为了年轻女性趋之若鹜的目的地。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为什么上海这类城市讨年轻女性喜欢?她们可以给出无数种答案:诸如治安好、服务业发达、时尚前卫等等,其实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因为上海这类城市是最能满足这些新型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城市。尤其对于原生家庭出身不好,自身缺乏社会资本的外地底层普通女性而言,上海这类城市就是她们逃避人生,能做长时间幻梦的最佳保护场所。

为何?主要就是因为城市资本主义文化的内核本质——私有制下的冷漠。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如果一个年轻女性在老家小城市30岁还未婚,肯定被周围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用闲言碎语淹没,但是在一二线城市,这种和城市社会仅有一张租房合约和一个手机号码联系的空巢青年,是司空见惯的情况,没有人会在乎她们的生存状态。

就像热播都市剧《三十而已》的女主角王漫妮,在上海从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奢侈品销售工作,花费大半工资在市中心租赁房屋,因此就有了上等人的幻觉,当过资产阶级梁正贤的情人,连老家小张主任都能看不上。即使在上海出租房中生病昏死过去,也不会有人关心她。即便老家有父母一天到晚的贴身伺候,她也不会对老家小镇生活有丝毫眷念了。

就像热播都市剧《欢乐颂》的女主角樊胜美,她只有在上海从事普通办公室女文员的工作,租住着邻居是女精英的公寓,才能维持住她的自信和虚荣,才能隐藏自己复杂的原生家庭,才能对王柏川摆出一副挑三拣四的劲头。

这就是一二线城市的资本和景观对年轻人心智摄魂心魄的控制力。

南京大学博士刘春卉在其论文《大城市“边緣白领”的社会空间特征》中,对王漫妮这类人群分析非常到位:大城市的流行文化、各类文创活动、消费场景甚至“路边摊”都会她们觉得自己的品位有所提升,在这里,她们更能够获得虚幻的身份认同感。通过访谈,当谈及对白领身份的认同时,他们对于白领的理解往往会贴上“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等标签,换言之,他们对于白领的界定基本等同于与对中产阶层的界定。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其心理预期相矛盾时,这一群体普遍选择对自身职业所代表的身份的否定。然而,根据上文群体身份认同的分析,当其自身与农民工群体相比较时,其职业有成为了自己与农民工划界的工具。这种矛盾的状态,与其边缘白领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弱势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从教育、就业形态与文化认同来看,他们具备了部分中产阶层的特征,而从其收入与职业声望来看,他们又属于社会的中下层,这种矛盾进而导致了他们对于地位身份认同既清晰又模糊。

当谈及他们的社会身份时,他们经常会主动将自己与农民工做比较,也会自嘲自己是“码农”“IT民工”“金融民工”。然而,当问及他们是否是农民工的时候,他们基本都认为自己和农民工还是有区别的,认为自己比农民工的地位还是高一点。问及原因,“大学文凭”“职业”都是高频词汇。其中一位受访者的回答颇具代表性,“我们好歹还是有大学文凭,虽然赚的钱不多,至少不用做苦力吧”。然而,也有些受访者会认他们与农民工最大的差别在于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巨大差别,“我不喜欢在小区周边逛的,他们喜欢窝在这边,而且他们喜欢几户人住在一个房子里,结了婚么肯定要(单独)出去住的”;“我喜欢周末爬爬山,逛逛商城,逛逛书店,他们肯定不会这样吧”。因此,虽然受访者与农民工居住在一个空间,而且他们自己也经常会自嘲自身与农民工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属于农民工这一群体,文凭与职业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他们建立身份分隔的边界,但是中产的生活范式才是“我们”和“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

对于王漫妮这类群体,我觉得更可以将她们称为(伪/精神)小资产阶级、(伪/精神)小布尔乔亚,刘春卉的博士论文则将她们称为“边缘白领”。刘春卉博士概括了“边缘白领”的几个特征:

  1. 身份背景弱势——简而言之,缺乏父辈可以提供的社会资本。
  2. 教育获得不高——比如学一些商科和文科弱势专业,毕业前错失了报考机关事业单位的机会,毕业后不知道从事何种对口工作;再比如去英国或者香港读一年制硕士,回国后找工作普遍被认为学历含金量低。
  3. 职业声望较低——多从事文职基础性工作,收入较低(扣除房租之后所剩无几,生活标准要求高,需要父母日常补贴),工作保障低(经常性被优化“毕业”)。
  4. 普遍晚婚晚育——买不起当地的住房,连自己都养不活,哪里养得起孩子。

这些边缘白领们自称“民工”,其实仅仅是一种解嘲,其内心完全没有把自己与农民工群体看做同一阶层——无产阶级。只是类似于“民工”“精致猪猪女孩”“精致独立女性”之类的自称,也是处于特定的自我保护机制——我都这么说我自己了,你就别说我了吧。

从实际情况看,王漫妮们看不上的外卖员、快递员这类体力劳动者,最后的结局还真比王漫妮们强,至少人家来大城市就一个目的:疯狂赚钱攒钱等待回老家买房/建房。刘春卉博士也提及,这些人并不认同自己与体力劳动者同属一个阶级,虽然说得很隐晦,但本质就是高人一等的阶层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就来自于景观的规训——“中产的生活范式才是‘我们’和‘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也正因为此,他们一定要去积极地拥抱虚幻的景观,因为一旦丧失了这种幻觉,他们将一无所有。

网上这篇很有趣的文章:《在陆家嘴上班的金融精英和遍地的皮包公司》:

多少个日日夜夜,数不清的陆家嘴金融民工,在连接着2号线和国金中心的天桥上,遥望着陆家嘴那些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桥上的LED电子显示牌上实时翻滚着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的各种指数,旁边不远处就是一柱擎天仿佛在朝着天空竖中指一般的上海中心,金融民工的心里顿时生出一股豪气:他们心中发着誓,觉得总有一天在这大上海,东方巴黎,魔幻之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璀璨的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灯会属于自己——然后回到家发现自己的群租房已经被拆了。

刘春卉博士的论文和网络热文反映出一个规律:大城市中景观构筑的幻象、以及“最接近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成为了边缘白领们维系自身“阶层体面”的精神支柱。

大城市提供了最完美的景观错觉:一线城市的工作似乎看起来更高端,更能彰显自己的身份;一线城市就业机会似乎更多、发展前景似乎更好、上升通道似乎更多元。北漂和沪漂们一直在幻想着三年买车买房、五年财务自由、十年纳斯达克敲钟;幻想着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嫁给高帅富。但是,成功学终归是海市蜃楼和蓬莱幻境,当你一步一步被吸引着走去时,等待你的将是从高空的坠落——结局就是当你的剩余价值被彻底榨取干净后,无情地被当做“低端人口”驱逐出境。

王漫妮这类边缘白领在大城市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错觉:从收入上衡量,她们是典型的无产阶级,甚至是负产阶级,但是从生活方式上衡量,她们又非常接近于资产阶级,这种身份错位带给了白领群体特殊的焦虑。

王漫妮们通过朝拜消费主义创造的符号,化解她们这一群体身份认同与实际阶层地位产生的差距感,填补自身收入水平与被刺激后的消费期望不匹配所产生的错位感。

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我和一个哥们在微信群讨论的时候直接把对方气的退群了,所以这篇文章不是去回答问题,而是分享我的思考,供进一步研究使用。

一、看不懂的疫情影响

2020年疫情,社会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为了支持经济复苏,稳定就业,各地出台了很多纾困政策。

这个时候,从深圳开始,然后是杭州、成都、南京、上海、合肥等,房价暴涨。

随后传出深圳自查有无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市的信息,接着深房理备查,深圳出台房地产限价限贷政策,二手房交易直接进入冰点,影响深远。

武汉是当初疫情重灾区,很多人恨不得逃离武汉再不回来,像我这样的人在等武汉房价腰斩。

结果呢?2020年疫情结束后,武汉房价根本没跌,我长期跟踪的结果是连八成都没有,于是放弃。

2020年年末到2021年上半年,武汉房价甚至已经超过了疫情之前。

更诡异的是,武汉2021年新增人口超过120.12万,在全国位居第一。



武汉2021年年末人口为1364.89万,2020年年末人口为1244.77万,2019年年末人口为1121.2万。

是不是很奇怪,疫情后武汉的人口不降反增?

二、看不懂的房价

武汉不是个例,上海更强。

静默期间,上海吸引了全国的关注,很多人说要离开上海,再不回来。

从6月1号大规模解封至今也不过十天罢了,上海一手房、二手房、房租全部上涨。而且还是一手房你还不一定买得到,房租犹豫一下房源没了,二手房挂牌量很少(相比较杭州苏州南京等受疫情影响较小的所谓新一线),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就这个问题,引发了微信群的混战。有人气不过,就退群啦。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是论述了一个事实而已,你不理解,或者因为理解而自我安慰‘我不信’,都改变不了什么。

目前也看不到上海房价下跌的可能性。毕竟,调控最严的时候都挺过去了。

所以我在想,为什么会涨?

可能的原因是经济不好。

是的,你没看错,因为经济不好,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所以房价房租都涨了。

如果经济很好,大家一起涨,这个好理解。

如果经济不好,大家都不好,但是因为周边地区的经济更差,找不到工作或者业务,或者工资太低,而只有上海可能有好的工作,高的工资,所以更多的人和资金进来了。

不管经济好坏,上海房价永远涨,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第一,上海是核心城市,第二,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在经济好的时候带动周边一起发展,经济不好的时候把周边的资源都吸进来。

三、我劝你离开上海

我不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呆了十几年吧。身边也有大量的人都是外地人在上海,这些人有的家里有钱,有的有能力,有的有关系,有的一般般,什么人都有。

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上海的十里红场、灯红酒绿,喜欢上海的繁华和逼格。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认为上海很适合有雄心壮志的人来发展。

但是对于普通人,我建议离开或者就别来。

相对来说,我身边的外地人群体总体层次还行,但是我发现很少有幸福的家庭。我这样说,可能有点狂妄,去评判别人的人生,我只能谦虚谨慎低调萎缩表达我的看法。

1、在上海很容易有国际视野,但是很难有中国视野。最常见的一种本地人说法是:你们外地人混得不好可以回老家,我们上海人混得不好就没地方去了,真羡慕你们。

言下之意是你们外地人可以在老家生活,亦可以来上海生活。但是上海人只能在上海(和国外)生活。

其实,国内有很多风景优美,生活舒适的地方。

2、很忙很累。上海的生活节奏很快,对于普通人,只要年薪税后在30万以上的,大概率很累很忙。所以晚婚晚育不需要提倡,很多人谈对象仅仅是不在一个区,也只能周末见面。

3、住房压力很大。如果买房,普通的三室一厅,外环外吧,也得600万了。首付如果是35%,就是210万,贷款390万,按照30年,利率4.45%计算,每个月2万左右。

这里还有装修、车、车位、以及照顾老人,养育小孩。

4、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选择买个老破小,比如60平的,80平的。这些房子住进去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吧,个人觉得。

5、租房就更惨了。基本上都是合租,整租的就算一室一厅也基本上小5000了。

6、物价,不讲了。

我总体的感觉是这样的,如果手里有三四百万的现金,在上海可能也就是付个首付买个车,然后手里留点应急的钱(投资的钱),然后苦逼逼上班去吧。

结婚后有个孩子的照护、上学接送问题,全是麻烦事,如果老婆不上班,估计一般人养不起,上班的话,就只能是老人带娃了。这又是新的问题根源。

上海的机会确实多,比如郑州有10个机会,上海有100个,但是郑州可能是100个人在抢,上海是10000个人在抢,有的时候机会是有,但是和你关系不大的。如果你真的很强,换个城市,说不定更容易成功。

有人说,上海的机会平等。这点我承认,这个城市确实很容易赚钱,一年轻易赚其他城市三五倍的钱,但是也就是赚钱,很多真正的机会是轮不到你的。

四、别轻易做门店

很多小伙伴问能不能在上海开个店铺,做个小生意?

我的态度很坚决:别开!

不管做什么生意,商品或者服务,你的利润=卖出去的商品数量×(每件商品的零售价-每件商品的成本)。

问题出在成本上面,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我用包子铺举例说明其中的秘密,假如一家包子铺一个月租金9000元。做一个包子成本是1元。

每天租金是300元,这是刚性的,是固定成本,做一个包子成本是1元,这是柔性的,是可变成本。

如果一天可以卖出600个包子,那么每个包子的成本就是1元+0.5元=1.5元(300元租金平摊到每个包子上面就每个包子0.5元)。

我们把包子定价为2元,则每个包子赚0.5元,一天卖出600个,赚了300元。

现在一天可以卖出300个包子,那么你的包子成本就变成了1元+1元=2元(300元租金平摊到每个包子上面就每个包子0.5元)。

此时再把包子定价为2元,就不赚钱了。

那么定价为2.5元呢,每个包子还是赚0.5元,但是一天脉络300个,你只赚了150元。

为了赚原来的300元,则需要定价为3元,此时盈利300元不变。

我们发现客流量减少一半后,我们每个包子的盈利必须翻倍才能保持原来的收入不降低。

这种固定成本在单个商品成本的分摊造成经营的变化,我叫做经营杠杆。

所以,哪怕包子的成本不变,店铺租金不变,仅仅是人流量的变化,就足以对店铺的经营造成毁灭性打击。

如果再遇到房租上涨,则面临双重压力。

不幸的是在涨价对冲成本压力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会面临客户的流失。有钱人(对价格不敏感)没你想的那么多。



再过去十年,上海常住人口总量是增加的,但是一半以上的增量人口都去了浦东。传统的市区比如杨浦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虹口区等,十年时间了,常住人口是下降的!

再考虑到十年时间,市区新建商铺的数量,以及新建住宅,对于店铺来说,单位人口密度是下降的,这是比房租更严重的威胁。

当然,房租也十年也是大幅度上涨的。

以往来上海弄弄就赚钱的时代过去了。要开店铺,小心小心再小心,因为你开了店铺,除了不断上涨等等房租、用工成本外,你的客流量比你想的要低得多。

以上是本周一点思考,和大家做分享。

上海楼市自从放松了二手房指导价之后,上海楼市的真实房价,也开始显现出来了。

只是说,上海的二手房挂牌价走势,和上海楼市实际的热度,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也就是上海房东,普遍觉得上海房价应该还要上涨,于是把二手房挂牌价调高,但是上海购房者又比较冷静。面对高价房的时候,坚决不接盘。这就导致了上海楼市分化的非常明显。

上海楼市现在有一个共识,只有买新房,才能赚钱。买上海二手房,就是在高位接盘。

在这种共识之下,上海的那些倒挂新房楼盘,还是保持着超强的热度。

上海这波小阳春,上海房价还是涨了不少,至少从挂牌价来看,还是比较明显的。在年初的时候,上海黄浦区的二手房挂牌价是10.9万一平,等到3月底的时候,就涨到11.4万一平,涨幅达到了5000元。

上海虹口区是二手房挂牌价涨幅最高的地方,平均从8.3万涨到了9万一平,涨了7000元。

现在上海房价基本上已经回到了2021年上海出台二手房指导价之前的价格。之前说是上海的一些高价二手房不能对外展示,现在好像也都放开了。

上海小阳春是变数最多的,如果说上海楼市在今年5月底之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好,上海房价肯定会有一波回调。

谈天说地,主聊房产,彭叔粉丝交流群第19期开放喽

关于大唐娱乐
大唐注册
大唐登录
大唐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

0898-88888888

Copyright © 2012-2019 首页-大唐娱乐-注册登录站备案号:琼ICP备88889999号

平台注册入口